许建文  专家工作室

所属医院:合肥阳光消化病医院    所属专科: 消化内科

当前位置:专家工作室首页>咨询详情

咨询者:汪汉春

咨询标题:慢性结肠炎

咨询内容:

回复医生:许建文

回复内容:慢性结肠炎     概述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指直肠结肠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症状为左下腹疼、腹泻、里急后重、时便下沾液、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下断、反复发作。慢性结肠炎是慢性结肠通常根据致病原因分为特异性,即有明显原因的结肠炎,和非特异性即致病原因不明的结肠炎。   病 因   一、过敏因素:过敏性病变,受个体差异影响。主要是肠道性过敏,也时有累及皮肤。有此人对鱼类、虾、蟹、牛乳等高蛋白食物产生过敏,这些都是异体蛋白进入人体时所产生大量组织胺物质,引发过敏性反应。过敏性反应,是受致敏物质刺激,自身免疫引起反应,释放出自卫物质而激发大量免疫细胞凝聚、均结集在消化道粘膜表面,从而引起粘膜表面水肿充血及渗液等炎症发生。过敏性反应是随着人类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个体的差异,是消化过敏的主要因素。   二、感染因素:感染,在结肠炎病因中是主要病因之一。虽然在粪便中未能检致病菌 、病毒或真菌。每当发病时,使用抗生素则有不同程度控病情和治疗效果,这说明抗生素具有抑制大肠杆菌及其它致病菌,可减低临床症状,一般认为都与感染有关。人类是杂食性的,当吃了不结或变质的食物,往往会发生肠道病变,是占结肠炎病因多数。   三、自身免疫:随着社会发展,医学的进步,免疫学的快速成长,有很多不明病因的都以探明。目前,免疫疾的发病率高,治疗困难,已引起重视。因此,慢性结肠炎在常规治疗是下难以治愈的。   在病理学检查中发现与自身免疫有关的:(1)体液免疫血液中,一般都可发现抗结肠炎抗体(IGM)存在,其抗原是结肠上皮细胞内的脂多糖,从而使细胞毒细胞杀死结肠的上皮细胞,形成了局部或整片创伤,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发生炎症。所以,在患者粪便中,常可发现大量上皮细胞脱落,也说明这个原因。(2)细胞免疫----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细胞免疫为人体主要免疫,其中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慢性结肠炎的发生,往往可引起大量淋巴细胞结集于肠素周边的淋巴结内,对抗发生肠系感染及肠道粘膜损伤的病毒(有报道为肠病毒感染)。而中性粒细胞则针对细菌性感染起到免疫作用,在长时间炎症作用下,可引起免疫细胞增强功击力,互相杀灭,将正常细胞破坏,导致炎症加重,是长期炎症不愈原因之一。   慢性结肠炎病理过程   慢性结肠炎病理 在慢性结肠炎中,分为"溃疡性、非溃疡性和糜烂性"三种。溃疡性缦性结肠炎的特点为 溃疡形成,在纤维结肠镜下可见溃疡面、水肿、充血,粒膜脱落,局部静脉模糊等表现。严 重者可呈粟粒样或肉芽增生,非溃疡性缦性结肠炎,在铁维结肠镜下观察,常不易察觉炎症发生或组织变化,但可存在细胞大,组织问质充血,轻度水肿。长期炎症浸润作用下,局部 组织反复脱落、增生、渗液、板易引起肉芽增生,所以,发展成结肠癌就是先慢性过程。糜 烂性结肠炎是由溃疡性结肠炎转变而成,是慢性结肠炎最严重的一种,且容易引起癌变的一 种。为了防止恶变,应作好治疗和预防,一旦发现大便异常,应作进一步检查,肠宁丸为此类用疾病临床用药。   慢性结肠炎临床表现   慢性结肠炎起病缓慢,可持续不缓解或活动与静止交替呈慢性反应。患者可出现便秘或 泄泻症状,有排便次数增多、排便困难,便下大量粘液或带血,时有里急后重现象,伴随左 下腹疼痛,呈隐隐作痛,体重下降,消瘦,精神不振。在常规治疗用药后症状可得到缓解,症状减轻,停药后容易复发。   临床诊断   慢性结肠炎病因复杂,诊断尤其为重要,应做一系列检查。检查能帮助医生排除其他能够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比如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者憩室炎。   在包括血检、粪检的一系列检查中,结肠镜检查尤其重要。慢性结肠炎必须通过内窥镜检查才能明确炎症的不同范围和病变的程度,从而明确诊断。慢性结肠通过病理检查和连续定期的内窥镜追踪检查后,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才能使结肠炎得到合理的有效治疗。奥林巴斯电子全结肠镜 优势:集检查、诊断及治疗功能于一身,图像清晰,镜头精巧景深大,能直接观察到人的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肠道黏膜病变、肿瘤病变,对早期结肠癌的检查予以精确检查,其另一重要功能是:可对结肠息肉进行镜下治疗。   慢性结肠炎的忌口   慢性结肠炎患者常有腹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学认为慢性结肠炎的“腹泻”属于“久泻”范畴,主要由于脾虚而失去正常运化功能所致。若是一有情绪波动即需排便者,为“肝气犯脾”;而每天清晨均需排便者,则为“脾肾两虚”。在治疗上需分别采取温健脾阳、疏肝健脾和温补脾肾的方法,佐以涩肠止泻药物,标本兼治,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忌口”。因为“忌口”与治疗效果的提高和巩固有着密切关系,否则药虽对症,但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徒劳无功;或已有改善,又见病情反复,以至前功尽弃。   慢性结肠炎患者需要忌口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 牛奶 牛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维生素,是人们普遍喜爱的食品。但是,大多数慢性结肠炎患者却不宜饮用。有些特别敏感的患者饮用后,很快就会出现肠鸣、腹泻。原因是牛奶虽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可又有“滑润大肠”的作用,因此慢性结肠炎患者应慎服牛奶。   ◆ 瓜果 主要指各种新鲜瓜果,如西瓜、香瓜、黄瓜、香蕉、桃子、柿子、枇杷、生梨等。虽然瓜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等营养素,但对大多数慢性结肠炎患者来说,也在禁忌之列。因为瓜果大都性属寒凉,会损及脾阳,又易滋生湿邪,困阻脾胃的运化功能,有的还有滑肠作用,从而导致腹泻频作,影响疗效。很多患者夏季吃西瓜往往会引起腹泻,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 油腻食物 主要指荤油类食物,如红烧肉、排骨、肉馅包子,馄饨及鸡、鸭炖煮的浓汤等。这些食物都含有动物类脂肪,慢性结肠炎患者食用后,往往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的情况,所以也不宜食用。   建议:对慢性结肠炎长期患者或愿意反反复复的患者,建议可以用中药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一下饮食习惯,比如按疗程服用“永仓诃苓止泻胶囊”效果很好。   慢性结肠炎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由于肠道反复在肠炎症刺激下损伤、修复,最终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因此,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正确的保健十分重要。平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烫洗。要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另外,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强烈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为什么慢性结肠炎更青睐老年人呢?   这主要与老年人的抵抗力下降有关。并且很多患者会把慢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闹混,在家吃了很多药之后不见好转才来看病。这里我们就讲讲相关的知识。   与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不同的是慢性结肠炎的肠粘膜炎症性改变更轻,在纤维结肠镜下的表现主要是肠段粘膜的充血,血管网络模糊,血管网络偏粗,粘膜发红或因苍白而光亮,有些可见粘膜粗糙。这就是通常结肠镜的检查报告中所描述的“肠粘膜充血,血管网模糊,粘膜?水肿,反光增强”等。这些病变常常只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累及全结肠的几乎未见。   老年性慢性结肠炎其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肠鸣、腹胀、下坠、大便带黏液,每至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但基本病理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易出血。这类泄泻往往积年累月,久病不愈,故病人甚为烦恼。由于消化功能紊乱、营养来源不足,可出现消瘦、贫血、乏力甚至衰弱,严重者常并发肠道大出血、肠穿孔甚至癌变。祖国医学认为,这种慢性腹泻多属肾虚所致,所以有“肾泻”之称。   人至老年,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运化失常就会出现泄泻。而黎明之前,阳气不振,阴寒较盛,故容易发作。这类病人除黎明前迫不及待地去厕所排便外,平素还常伴形寒怕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一系列肾阳虚衰的表现。   慢性结肠炎属于肠道疾病的一种,是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的肛肠病。慢性结肠炎的症状有以下7大表现:   1.腹泻:是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多有粘液性血便、水样便、粘液便、稀便等粪便异常。轻者每1~2小时排便一次,有时全为粘液脓血便或水样便而无粪质。溃疡性结肠炎病人5%可有便秘,这种情况多为之肠炎型病例,因其便时带有血,常易误认为痔出血。   2.便秘:结肠炎、直肠炎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从全身性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患,到肛门局部的细小肛裂均可引起。   3.肠出血: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初的主要症状之一,多数情况下血混于液体粪便中,便时可附着于粪便外面。   4.食欲不振于恶心呕吐:中度或严重的结肠炎症状,少数病人是由于伴发肠梗阻的缘故。   5.腹部体征:轻者下腹可稍有压痛。严重和爆发型的可有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肉紧张。   6.腹痛:慢性反复发作的病人常伴有腹痛,多为轻度到中度痉挛性腹痛,多在左下腹及左侧腹部,多数情况下呈阵发、短暂、轻微的腹痛、腹泻发作时腹痛显著,有腹痛-便意-排便后减轻的规律。重症病人可引起持续性剧烈性疼痛,直肠受累严重多伴有里急后重的症状。   7.全身表现:轻者常不明显,重者可有发热、心率增快,衰弱、消瘦、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我要咨询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